青年不坠青云志 不忘初心勇担当
——记我校体育学院教师 彭响
学生记者 唐倩 杨怡涵
彭响近照。
2019年的那个夏天,窗外蝉虫鸣叫,繁茂的绿叶在阳光下闪着层层金辉,作为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研究生的彭响正在思考接下来的学术归宿。
在导师的引荐下,他与现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胡科(主持工作)取得联系,并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这一次谈话,让彭响坚定了来湖南城市学院发展的想法,也让他有了新的突破。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一股不服输、不放弃的韧劲,给予他无限的力量。初来乍到,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便从教学小白慢慢变得游刃有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拿下了一个国家级课题。
他始终相信,纵使前方荆棘密布,拼搏才是唯一出路。夜漫漫,路迢迢,坚定的步伐让那个不惧风雨、大步向前的身影愈发清晰。
不拘一格做良师
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人们时常对青葱的学生时光记忆深刻,并在不经意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彭响深知学生的特性,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在教学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课本只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我会在课堂上将最新科研动态和一些前沿的知识带给他们,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知道学生被动思考的状况很常见,于是,彭老师常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从多方面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有时彭老师让学生学习他已发表的论文,在课堂上讲解结构,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引导加观察是他的第二个教学法宝。对他来说,课本不是唯一的教学标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逻辑,形成批判性思维才是他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堂上的他对于学生们不同的说法和思想永远是包容的,鼓励学生挑战自己,挑战课本,甚至挑战权威,给予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不只是知识,也有强大的辨析能力。在经历了几次辨别之后,同学们也逐渐形成了用自己的目光审视所学,判断其中哪些精华,哪些是糟粕。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多读书,冲考研,是他对学生的建议。他知道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学生时代的他,也曾迷茫,也曾跌倒,但沮丧之后总是凭借自己的坚持一次次站起,一次次昂首阔步,走向新征途。提升自己,把握未来是他一直所做的,也是他想教给学生的。
宽敞的课堂里,座无虚席,台上的他站得笔直,专注地授课,对面是聚精会神的学生们,明明两方泾渭分明,却又融为一体。
求索创新为育人
于高山之上长成的竹,韧性十足,傲然挺立,不为风雨所动摇。彭响就如这高山之竹一般坚实地扎根于学术领域。
于他而言,科研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他将科研与生活相融合,把科研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老了,我还是会每天写一点。”一句简短的话语,饱含了他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之情。
科研路上,彭响毫不畏惧,丰富的学识是他的底气,深入的思考是他的方法,广泛的阅读和细致的观察为他累积素材。体育学是个交叉学科,分类较多,其中的许多知识会牵扯到牵扯到社会学、管理学等母学科。因此,彭响会倾向阅读母学科书籍,提取精华借鉴,进行本土化改造,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永不言弃,竹一般的坚韧精神是他的秘密武器。课题不是论文,它不仅要求科研工作者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求高水平的叙事能力。因此,对课题论文的措辞,必须精益求精,反复更正也是常有的事情。
疫情期间,在家钻研学术的彭响已经为课题撰写了成稿,返校后,他同课题组成员一起在体育学院办公室内聆听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何校长的意见。时间漫长,从下午两点到太阳落山,何校长认认真真地为每一篇稿子提出意见。他将录下来的意见反复播放,在此基础上,反复修改稿件,不足处更正,溢满处删减。有时他会与妻子一起守在南门等候那串属于何校长的车牌号,每当看到那个湘c的车牌,他都会被兴奋笼罩,看到无限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行,一定得改”的念头下,他将原本那个让何校长看了皱起眉头的稿件,终于改成了能让专家认可的项目书,并拿到了国家级立项。
未来很长,他只想踏实走好每一步,积攒教学经验,做一名出色教师,继续孜孜不倦地在学术之路上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光。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论是过去,还是当下,彭响在科研路上都步伐坚定,并将一直大步向前。